构成读写障碍的因素包括脑部的异常结构及运作、遗传或认知能力(如命名速度、语音意识及记忆、字形结构意识、语素意识等)方面的缺损﹕
1. 脑部结构及运作异常发展
研究发现读写困难与脑部的异常发展和运作有关。研究人员使用精密的照影技术,了解有阅读困难的中国孩子在处理各种语言活动时的脑部狀态。结果显示,左中前额脑回 (left middle frontalgyrus)有异常情况出现。研究人员相信,涉及左中前额脑回这个区域是因为阅读中文与阅读以字母为基础的文字是不同的脑部活动。阅读以字母为基础的文字是先后顺序的阅读方式,阅读者确认字母之后,把文字分拆成不同的声块,合组后形成意义;而中文则是以平行的方式阅读,大脑从象形文字的图像中捕捉意义,几乎同时发出声音。由于语言及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孩子使用与西方孩子不同的大脑部分來主管阅读功能,而阅读困难亦与大脑不同部位的活动情况有关
2. 遗传因素:
研究亦发现读写困难与遗传因素有关。如果孩子有读写困难,至少有四分之一以上的父母也有阅读问题﹔而父或母有读写困难,其子女有约三成在二年级时被评估为有读写困难 (Sternberg, 2003)。
3. 认知能力缺损:
在学习中文方面有读写困难的小学生之中,命名速度及字形结构意识的缺损最为普遍 (Ho, Chan, Lee, Tsang & Luan, 2004)﹔有读写困难的学童亦有显著的词素意识缺损(Luan, 2005)﹔近两成的学童出现单一认知能力缺损,近四分一学童出现双重缺损,近半数的学童有三种或以上的能力缺损 (Ho, Chan, Tsang & Lee, 2002)。
I.视觉大细胞系统缺陷(Manocellular Deficit)
1979年,生理心学理学关于阅读障碍者的背侧通路的尸体报告,Livingstone 和Galabruad检验了多位阅读障碍者尸解后的大脑组织,发现他们外侧 状体上的巨细胞比一般人少27%,而且巨细胞在显微镜下形态异常,体积较小,存着发育不良、发育畸形,小的神经元位置错乱。脑电生理研究还发现,阅读障碍的巨细胞通路从视觉膜到视觉皮层输送脉冲的速度较慢,大约是正常传输时间的二倍。
由于视觉神经系统中的大细胞功能缺陷导致阅读障碍者的大细胞系统和小细胞系统就不能协调、同歩地传送视觉信息。并且他们的眼动异常,眼球控制异常、运动知觉能力异常,造成他们视像混乱不清,比如,字母、单词及整行会跳动、晃动、重复、重影,旋转等等造成很多读写障碍者阅读及书写时,就会出现很多视觉性的错误。
II. 命名速度 (rapid naming) ─ 命名速度与阅读流畅度有莫大关系。
III. 字形结构意识 (orthographic awareness) ─ 字形结构意识是指对文字结构的规律的认识。若孩子难以掌握字形结构,包括形旁和声旁的关系及部件的位置,便会构成认读和默写方面的困难。
IV. 词素意识(morphological awareness)- 词素 (morpheme) 是最小而有意义的语言成份,不能分割成更小的意义单位,所有词都由词素组成。词素意识是指对词素所组成的词语的结构及意思的意识,以及利用已学会的词素组成新词汇的能力。 McBride-Chang等研究人员发现,词素意识对于阅读中文的重要性,较语音意识为高,而有读写困难的孩子在词素意识方面亦有缺损(Luan, 2005)。
V. 语音意识 (phonological awareness)- 语音意识是指孩子对文字的音素结构的认知能力,包括在听觉上分辨音素和音节,以及合拼和分割音素的能力。欠缺音素意识(Phonemic awareness)的孩子不能透过聆听把英文字或音节分拆为更小的音素,因此不能准确而流畅地把文字解码。
VI. 语音记忆 (phonological memory)–读写困难孩子在学习中文时较难把语音维持在短暂记忆中 (Ho, Chan, Tsang, & Lee, 2000)。短暂记忆的缺损,会影响语音在记忆的短期储存、记忆资源的协调及策划编辑能力,从而影响他们记认中文词语及阅读。